银鱼汤怎么做

银鱼汤怎么做?银鱼汤的主要原料是肉和银鱼。它的主要辅料有盐、味精、盐、油等。其中银鱼200克、肉200克;而辅料油、盐、盐都只需要适量,而味精只需要少许。 银鱼汤怎么做

银鱼汤怎么做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条件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吃这一方面也越来越花样百出。但是,由于处于现今高速发展激烈竟争的社会中,人们的各种烦恼及疾病也应运而出。随着而来的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不少朋友也越来越倾向于养生菜谱。在这里,我们将会大家介绍一道简单而又美味的食谱:银鱼汤。银鱼汤的主要原料是肉和银鱼。银鱼汤的主要原料是肉和银鱼。它的主要辅料有盐、味精、盐、油等。其中银鱼200克、肉200克;而辅料油、盐、盐都只需要适量,而味精只需要少许。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具体的做菜过程。

在锅里放适量的油,肉片稍微翻炒一下,稍微变色盛出待用;锅内留底油,放小银鱼炒一下;加入高汤,乜可以是清水;加入肉片,小火慢慢熬;一直熬到汤发白,粘稠;加盐,根据自己口味加味精或鸡精。银鱼的营养价值极高,是鱼类珍品,也是滋补佳品。中医认为,银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润肺止咳、善补脾胃、宜肺、利水的功效;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尤其适合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者宜食。

查看全文

银鱼是什么

银鱼又称为冰鱼、玻璃鱼,属银鱼科,淡水鱼,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肉质细嫩,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和定居能力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银鱼是淡水鱼,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以太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银鱼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种间食性、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丰富的多样性。然而中国的银鱼天然资源却因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衰退,各种银鱼的天然资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种分布范围显著缩小,个别物种渐危。

查看全文

银鱼汤的营养价值

银鱼科动物尖头银鱼、长鳍银鱼的全体。银鱼又称王余鱼、脍残鱼、银条鱼、面条鱼。分布于我国山东至浙江沿海。攻得后,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银鱼汤是极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鱼类,基本没有大鱼刺,适宜小孩子食用。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汤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并认为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每百克银鱼汤可供给热量407千卡,几乎是普通食用鱼的5-6倍;其含钙量高达761毫克,为群鱼之冠。银鱼汤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者、高脂血症患者、脾胃虚弱者、有肺虚咳嗽、虚劳等症者食用。银鱼汤中蛋白质含量为72.1%,氨基酸含量也相当丰富,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肾增阳、祛虚活血,益脾润肺等功效,是上等滋养补品。银鱼作为一种整体性食物应用(即内脏、头、翅均不去掉,整体食用),其养生益寿的功能为国际营养学界所确认。

查看全文

银鱼的选购贮藏

新鲜银鱼,以洁白如银且透明为佳,体长2.5—4厘米为宜,手从水中操起银鱼后,将鱼放在手指上,鱼体软且下垂,略显挺拔,鱼体无粘液。银鱼干品以鱼身干爽、色泽自然明亮者为佳品,需要注意的是,鱼的颜色太白并不能证明其质优,须提防掺有荧光剂或漂白剂。冰鲜银鱼或化冻后的冻银鱼呈自然弯曲状,体表色泽呈自然色,无明显异常;如果体表特别光亮,形体呈直线状,可能是用甲醛浸泡过的。无异味、腥味及特别刺激性气味属正常;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银鱼可能含有甲醛等有机化学试剂或受到其他污染。通过手指挤压,质量好的银鱼肉质色泽有透明感,易破碎。含有甲醛的银鱼,外体较硬。没吃完的银鱼一定要封好包装袋以后放到冷冻室保藏,不然容易变黑。

查看全文

银鱼汤的注意事项

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鱼的蛋白质含量为72.1%,脂肪含量为13%,高于其它食用鱼。每百克银鱼还含赖氨酸4820毫克,蛋氨酸2308毫克,异亮氨酸4176毫克,缬氨酸4396毫克,苏氨酸6652毫克,如此丰富的氨基酸,是其它鱼种所少见的。每百克银鱼可供给热量407千卡,几乎是普通食用鱼的5-6倍;其含钙量高达761毫克,为群鱼之冠。银鱼汤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者、高脂血症患者、脾胃虚弱者、有肺虚咳嗽、虚劳等症者食用。但是,在食用银鱼汤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食物搭配的事项。银鱼与甘草搭配对食用人的身体极为不利。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