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醋泡花生米

醋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调味品,它的酸性能刺激味蕾,让人食欲大增,此外,醋还是一种很神奇的食物,它就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些食材用醋泡过之后可以大大增强治病保健的效果,比如米醋泡花生米。米醋泡花生米是一道家中常备的开胃小吃,同是还是天然的降压良药。如果您家中有高血压患者,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米醋泡花生米吧! 米醋泡花生米

米醋泡花生米是什么

米醋泡花生米是用熟花生、酱油以及米醋泡制而成的食品。米醋和花生米的搭配可以说是保健食品界里的“天仙配“,米醋的酸加上花生的脆,两者巧妙结合,在激发食欲的同时,也能不知不觉地把血压降下去。

花生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它富含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能量也较高,吃多也会泛起一股油腻的味道。而醋中所含有的多种有机酸恰好能解油腻,同时激发出花生的香味,更重要的是米醋泡花生有良好的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的作用,即是高血压病人的天然降压良药,同时还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家里有“三高”病人的美妈孝女们要常备几盒哦!

查看全文

米醋泡花生米的做法

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每天都生活在药不能停的状态里,一旦停药,血压就有可能急速攀升,对健康可是大大不利的哦!不过每天吃药过多会在人体内部造成抗药性,所以高血压病人可以尝试食疗降压,米醋泡花生米就是公认的降压良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米醋泡花生米的具体做法吧!

做法一

主料:花生、米醋

步骤:

1、挑选颗粒饱满无虫眼的花生,用清水洗净;

2、把洗净的花生彻底晾干水分,准备一个玻璃容器也洗净晾干;

3、做醋泡花生最好用酿造米醋;

4、将晾干的花生米放进玻璃瓶中,添加醋(花生与醋的比例为1:1.5),注意不要加得太满,因花生充分吸收醋后会有一定的膨胀;

5、盖上盖子,阴凉处保存,十天后就可以开始吃啦!

做法二

主料:花生、米醋

步骤:

1、把花生洗干净;

2、放在外面让太阳晒一天,这样容易剥花生壳;

3、剥出花生米,要带着那层红皮;

4、倒入米醋,没过花生米;

5、盖上盖子密封好,放置冰箱或阴凉处7-10天就可以食用了。

温馨提示: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器具都要保持无油无水以及干净。

查看全文

米醋泡花生米的功效

说起米醋泡花生米的功效,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它对抗高血压的能力了。不过,你知道米醋泡花生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奥秘在于醋和花生的结合能使各自的功效发挥到极致。那么,米醋泡花生米的功效有哪些?

现代研究发现,食用花生可使人体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使其排泄增强,从而降低胆固醇,而且花生仁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对血小板减少、肺结核咳血和泌尿道出血等疾病患者有好处。

而食用醋中含有有丰富的氨基酸、乳酸、醋酸、琥珀酸等有机成分,能使食物中所含有的钙、锌、铁、磷等无机物溶解出来,从而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及其营养价值。特别是降低脂肪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产生的副作用,降低血脂,预防血管硬化,并降低血压。

因此,米醋泡花生米既能保留花生米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的功效,又能分解花生米中的脂肪,降低血脂,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查看全文

米醋泡花生米有副作用吗

很多患有高血压的人在食用一段时间的米错泡花生米之后反应血压确实有下降,想要长期配合药物服用,但又担心米醋泡花生米是否有副作用?

正常地食用米醋泡花生米是没有副作用的。不过醋的食用禁忌比较多,所以食用米醋泡花生米的时候要多多留意。一般来说,正在服用某些西药者不宜吃醋,因为醋酸能改变人体局部环境的酸碱度,从而使某些药物不能发挥作用;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在肾脏形成结晶,损害肾小管,因此服此类药物时不宜吃醋;正在服碳酸氢钠、氧化镁、胃舒平等碱性药时,也是不宜吃醋的。

另外,醋会腐蚀胃肠黏膜,所以胃溃疡和胃酸过多患者不能吃米醋泡花生米,因为醋会腐蚀胃肠黏膜,加重溃疡病的发展。

食用米醋泡花生米也要注意适量,一次最多吃十几粒。吃后一定及时漱口,因为醋中的酸性物质会对牙齿造成损伤。

查看全文

米醋泡花生米降血压的服用方法

想要通过食疗来降血压,请大家认准米醋泡花生米哦!很多人亲身证实的米醋泡花生确实是有不错的降血压效果。那么怎么吃米醋泡花生米,才能达到最佳的降血压效果呢?

首先,吃米醋泡花生米最好连花生皮一起吃。很多人不喜欢花生皮的苦涩味,但是花生皮中确含有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的物质,具有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收缩的功能,是将降血压的主要功臣,因此,连皮一起吃能到达更好地降血压效果。

花生米半碗用米醋浸泡约一周后就可以食用了,食用的方法是每日早、晚各吃10粒,连续一周。血压比较稳定后,可每隔2~3日服用一次,吃后要及时漱口,否则对醋酸会损害牙齿。

另外,食用米醋泡花生米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吃降压药,米醋泡花生米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高血压患者日常还是要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