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辅食

婴儿辅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便给婴儿进食,它是指除了母乳之外,在婴儿阶段还给宝宝一些其他固体物,包括婴儿米粉、泥湖状食品和其他自制食品。那么,婴幼儿辅食的食品是什么呢?婴幼儿补充辅食的顺序是什么呢?婴幼儿辅食的原则是什么?宝宝几个月可以补充辅食呢?宝宝辅食注意事项等问题,下面妈妈网百科逐一详细解答。 婴幼儿辅食

婴幼儿辅食

婴幼儿补充食品是什么,什么时间适合添加什么补充食品?其实宝宝到了6个月才可考虑添加辅食,这里简要介绍几个补充食物的时间段。

6个月的婴儿辅食

给新鲜的果汁或水。每天两次,每次从一勺子逐渐增加到十匙以上。可以补充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素,特别是对于缺少母乳的宝宝来说,每天可适当增加牛奶或米粉。可以给一些烂稀的粥、饼干,进食前少吃一点。 6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开始有牙齿,如果咀嚼能力有所提高,可以给一些稍微硬化的饼干、面包片、蛋羹、烂面片、肉松等。

7-8个月的婴儿辅食

加入肝泥、豆腐、肉末、蛋黄以及切碎的蔬菜。

9-11个月的婴儿辅食

添加适量的面条。

11个月或以上的婴儿辅食

可以给烂米饭或面条加瘦肉,蔬菜、煮鸡、鱼、肝;每天两三次。随着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奶量下降。

查看全文

婴幼儿辅食添加顺序

宝宝六个月后,开始补充辅食,补充宝宝辅食次序很有讲究,下面具体看看婴幼儿辅食添加顺序。

在类型方面:按照添加淀粉- 蔬菜-水果 -动物的顺序。首先应添加谷类食品,并加入含铁营养素,如婴幼儿铁营养素,其次为蔬菜汁/泥,果汁/泥,最后加入动物性食物,如乳蛋糕、鱼、家禽、肉或猪肉等。

推荐的动物性食品添加顺序:鸡蛋汤泥、鱼泥、全蛋、肉末,注意不要用奶油替代含铁婴儿米粉给宝宝补铁,但宝宝少于6个月时去添加含肉的辅食。

从量上来说:应该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只要给宝宝尝一尝,或者在喂食后,尽量少吃一点,宝宝适应后逐渐增加。

从质地来说:加入按照以下顺序 ,第一种液体,如米粒、蔬菜水、果汁等,然后将泥浆,如浓酱、酱泥、肉泥、鱼酱、蛋黄、软大米、烂面、小包子片等。

从时间来说:建议从6月龄开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粉、果泥等。从7个月大的时候,加入半固体食物,如泥、蛋黄、鱼酱等。 7至9个月的年龄可逐渐从半固体食物中咀嚼软固食物,如面粥、碎菜粥等。12个月大的婴儿可以逐渐转化成固体食物为基础的辅食。

查看全文

婴儿辅食添加原则

婴儿6个月大才添加辅食,而且辅食不能加太多,也不能间歇,应该有一些原则。 那么,婴儿辅食添加原则是什么?

补充食物时,首先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从少量到大量。

(2)从薄到厚。

(3)从一种到多种。

(4)当你的宝宝健康且没有疾病时添加。

(5)最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添加纯米粉,而不是添加蛋黄和蔬菜等米粉。这是因为纯米粉是最不可能导致儿童过敏的。

查看全文

婴儿几个月可以添加辅食

宝宝长得快,一般食物补充只需几个月。那么婴儿几个月可以添加辅食?下面来具体了解下。

1.母乳宝宝6个月后,母乳分泌会逐渐减少,宝宝的食量也开始增加。此时母乳喂养不足以满足宝宝的1天营养。

2.6-12个月的婴儿是发展咀嚼和吞咽的关键时期。宝宝有必要学习咀嚼和吞咽能力。如果不练习,1岁以后会拒绝尝试。即使宝宝愿意吃东西,有时会立即吐出来,导致喂养困难。

3.补充食物可以提供更多元和完整的营养,包括热量、铁和维生素,甚至微量元素,如锌、铜等。逐一给予不同类型的辅食,可以使宝宝习惯各种口味,避免日后偏食的现象。

4.宝宝6个月大时,胃肠酶和各种消化酶都开始排泄,说明消化吸收已经逐渐成熟,这时就可以开始补充食物来练习补充胃肠功能,而宝宝的营养够了,会使宝宝长得更快。

查看全文

宝宝辅食添加注意事项

宝宝的健康成长需要均衡的营养支持,所以在为宝宝选择辅食时,要注意合理性和科学配方。那么,宝宝辅食添加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选择高能量的食物补充剂。宝宝的胃容量小,一餐不能容纳太多食物。一般6个月到1岁的宝宝,每餐只能吃100〜200ml的食物。因此,应该为宝宝准备每餐少量但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2.限制热能食物。对于宝宝的饮食,不宜多加燃料、糖等纯热食物,每天只能加10克或5克油和10克或20克糖。

3.不含刺激性。烹饪时,应注意使用不同颜色的食物,这样可以刺激宝宝的食欲。烹饪时,可以放入少量调味品,如油、盐等,但不应该刺激性调味品,如胡椒粉等,尽可能少或不含味精,蒸煮或煮沸为主,不要炒。

4.新鲜和切碎煮。选择新鲜食物,并选择更嫩的部分,如蔬菜、绿叶部分;肉应该是肝脏或其他器官,瘦肉比较好,豆制品是豆腐。在制作之前,应注意煮沸切丝,但维生素C与生产过程极为相关,蔬菜不宜长时间烹饪。

注意卫生。在准备补充食品的过程中,如果你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起宝宝胃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