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提起山楂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而焦山楂就是山楂的各种成品当中的一种。大家都知道新鲜的山楂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所以很多人喜欢将山楂制成山楂酱冷藏起来慢慢吃,而还有人则将山楂制成焦山楂,不仅仅是因为保存更久,还因为焦山楂还具有特别的功效与作用。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焦山楂的信息~ 焦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焦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是很多人都很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山楂是一种一年生植物,很多人都喜欢将山楂制成焦山楂。因为这样制成的焦山楂具有特别的功效。下面为大家介绍焦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焦山楂并不是什么新型的一种山楂品种,而是山楂经过加工后制作而成的,其实就是山楂的制品,所以焦山楂的功效与山楂的功效没有什么差别,出来能够帮助消化之外还有其他功效,比如治疗痛经月经不调、防癌症抗癌症、能够强心降血压降血脂。

焦山楂为主治疗秋季腹泻生山楂有防暑、活血散瘀,消积开胃,降压药用价值。焦山楂:取净山楂片放锅内,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本品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气清香,味酸、微涩。焦山楂酸、甘、微温。归睥、消食化积、胃肝经,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强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查看全文

焦山楂的食用方法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焦山楂的功效有许多,那么焦山楂的食用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这种焦山楂,除了消食导滞的作用,还善于治疗伴有积食的泻利,这也就是很多儿科专家在治疗孩子食积伴泻利时,多选用焦山楂的缘故。

1、治消化不良:焦山楂10克,研末加适量红糖,开水冲服,每日3次。或生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高血压、肝火头痛、暑热口渴:山楂15克,鲜荷叶50克,煎水代茶常饮。

3、治痢疾初起:山楂30克,红、白蔗糖各15克,水煎冲细茶5克饮服。

4、治高血脂症:山楂10克,杭菊10克,决明子15克,稍煎后代茶饮,每日1次。

查看全文

焦山楂的副作用

不约而同的,很多人都很喜欢酸酸甜甜的山楂。山楂的种类和成品也有许多中,焦山楂就是一种。焦山楂除了上述所讲到的功效和作用,有什么副作用呢?下面为大家介绍焦山楂的副作用~

焦山楂具有非常多的保健功效,那么很多人食用就会担心吃多了好不好,或者是焦山楂有没有副作用。

毒副作用: 山楂醇浸膏给雄性大鼠和小鼠灌胃, 30分钟死亡, 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8.0mg/kg, 大鼠的半数致死量为33.8mg/kg.山楂总黄酮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65mg/kg.山楂的聚合黄烷类成分给小鼠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30mg/kg和300mg/kg。

山楂毒性较低, 但其酒精提取物和水浸液大量服用后, 会引起中毒症状.给大鼠、小鼠服大剂量, 先呈镇静, 继则卧倒, 呼吸抑制, 直至麻痹而死亡。

临床应用本品, 大量服用山楂粉、片剂, 可出现反酸、胃痛、烧心等反应。

查看全文

焦山楂的禁忌人群

山楂,又叫“山里红”、“胭脂果”,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山楂除鲜食外,可制成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山楂酒等。焦山楂就是其中一种,那么焦山楂的禁忌人群是怎样的呢?

焦山楂是由山楂制成的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物品,虽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但还是需要注意以下的内容哦~

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和龋齿者、消化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肠炎患者及服用滋补药品期间忌服用。脾胃虚弱者慎服。孕妇不宜服用。

有不少的人喜欢饭前吃糖葫芦、山楂等,觉得酸酸甜甜的山楂比较能开胃,其实这样做是错的,空腹时最好不要吃过多山楂。

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胃石,很难消化掉。如果胃石长时间消化不掉就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应尽量少吃生的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该谨慎。医生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

查看全文

焦山楂与山楂的区别

山楂是很多人都很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而焦山楂却具有特别的药用价值,很多人都会疑问,焦山楂与山楂的区别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为您一一道来~

焦山楂其实就是山楂的制品,中药店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自己做。

焦山楂为主治疗秋季腹泻,生山楂有消积开胃,活血散瘀,防暑、降压药用价值。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气清香,味酸、微涩。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以枸橼酸计,不得少于4.0%。

焦山楂虽然以山楂为原料进行炮制,但效果与山楂却略有不同。

各山楂组对正常小鼠及阿托品负荷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有促进作用,其中尤以炮制过后的焦山楂效果为优,山楂炭效果反而降低;各组对大鼠胃酸分泌和胃液PH值都有促进作用,仍以焦山楂效果为佳。

所以,山楂经一定成度炮制后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增强,但炮制超过一定限度将降低疗效。活血化瘀止痛多用生山楂,消食导滞宜用焦山楂的。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