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酱的做法

酱料的出现使得食物更加美味,而花生酱因为滋味香浓,口感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是生活中常见的酱料之一。花生酱细腻,味美,可以搭配凉菜食用也可以用于菜品馅料的配合,用途十分广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花生酱的做法主要有哪些吧! 花生酱的做法

花生酱的做法

一般而言,用上等花生仁,经过筛选、焙炒、风净、磨酱等工序即成花生酱。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步骤吧!

材料:去皮花生仁、油、白糖、黄油、色拉油

做法:

1、中火,烧热锅。

2、下油和花生仁,翻炒至大部分花生仁呈现金黄色,起锅。

3、摊凉花生仁。

4、把花生仁和糖放入搅拌机搅碎。

5、用打蛋器打发。

6、再加入色拉油用打蛋器搅拌均匀。

7、倒入搅拌好的花生泥。

8、用打蛋器搅拌均匀即可。

9、搅拌好的花生酱,放入瓶子中,此时还是比较稀的。

10、放冰箱冷藏室冷藏后,就会凝固啦!

小贴士:

1、油主要起润滑作用,所以最后会剩很多油;如果不喜欢甜可以少加糖。

2、炒花生仁要中火,热锅,冷油。要经常翻炒,油热后更要勤翻动,大约15分钟。

3、花生仁要起锅摊凉,以免在锅里继续加热变糊。

4、搅拌花生仁的时候,花生碎都会堵塞在搅拌机底下或者附在搅拌机壁上。建议关上搅拌机再用筷子把花生碎拨到中间,以免危险横升。

5、如果喜欢带粗花生碎的花生酱,不要搅拌太久,也可以搅好后加入粗花生碎。

6、保管方法:用清洁容器盛装,存于阴凉、干燥、清洁处。酱上层可存持一层浮油以隔绝空气,抑制微生物繁殖。

查看全文

芝麻花生酱的做法

当芝麻遇上花生酱,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下面一起来看看芝麻花生酱的做法吧!

材料:花生、芝麻、油

做法:

1、花生和芝麻分别洗干净后沥干

2、将花生装入盘中,放入微波炉高火两分钟

3、花生米熟后取出晾凉

4、晾凉的花生米去掉红衣

5、白芝麻放入平底锅中炒熟后盛出晾凉

6、将花生翻入保鲜袋中,用擀面杖擀碎,尽量擀得碎一些哦

7、花生碎取出装入碗中

8、白芝麻也擀碎

9、芝麻碎倒入碗中

10、搅拌均匀

11、加入适量油

12、拌匀就可以了

小贴士:花生和芝麻也可以用料理机打碎

查看全文

花生酱的吃法

花生酱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作火锅,拌面等其他食品的调料。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直接涂抹在面包、馒头、饼干上

二、花生酱拌豆腐

材料:豆腐若干、花生酱、香菜

做法:

1、将豆腐切成小块(大约一块豆腐切成六块或八块吧,放入锅内蒸;大约十分钟)。

2、蒸好后放在一旁待用。将花生酱放在碗里,加入适量的油,调稀一点,调得就像勾芡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把锅烧红,放入调好的酱料,放少许盐,烧开后浇在豆腐上,洒上香菜即可。

三、花生酱捞面

材料 :泰国粉条1包、菲力牛排(切丝用太白粉,盐,料酒腌30分钟)、香菇3朵(泡软切丝)、韭黄(切段)、鸡蛋一个(煎成蛋皮后切丝)。

调味料 :泰国风味花生粉一包(加半杯清水,两大匙油,一大匙糖,一大匙酱油,一大匙辣椒粉,以小火煮十分钟至浓)、蠔油、生抽、料酒各少许。

做法:

1、泰国粉条入滚水锅煮3分钟,捞起冲冷水,滤干备用。两大匙油烧热,放入牛肉,香菇,蠔油,生抽以旺火快速拌炒均匀;加韭黄,料酒翻炒数下,起锅。

2、泰国风味花生粉一包(加半杯清水,两大匙油,一大匙糖,一大匙酱油,一大匙辣椒粉,以小火煮十分钟至浓)。

3、将面条放回炒肉锅里快速拌热,装盘。将牛肉,蛋丝铺面上,淋花生酱即可。

查看全文

花生酱的营养价值

花生酱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及多种维生素,有“绿色食品”的美称。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花生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大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对再生性贫血,糖尿病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花生酱中含有色氨酸,有助于入睡。

3、花生酱还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功效。

4、花生酱对于治疗营养不良、贫血萎黄、脾胃失调、咳嗽痰喘、肠燥便秘、乳汁缺乏、出血等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查看全文

吃花生酱会胖吗

对于追求完美身材的女性朋友来说,最关注的问题估计是:吃花生酱会胖吗?接下来的内容将有效解决大家的困惑,缓解大家的疑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一起来看下花生酱的热量:

花生酱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594大卡(2485千焦),在同类食物中单位热量较高。每100克花生酱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26%。因此,花生酱是当之无愧的高热量食物。

热量如此之高,那么吃花生酱会胖吗?答案是肯定的。花生酱的主要原料是花生,花生的脂肪含量相对于其他食物还是很高的。所以如果怕长胖的话,还是尽量少食用花生酱的好。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