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里脊肉的做法大全

里脊肉中除了猪里脊肉、牛里脊肉,鸡里脊肉也是深受广大吃货喜爱的一道菜色。鸡里脊肉,即鸡胸肉,肉质较粗硬,但是富含丰富的营养,要如何制作才能有效达到既美味又有营养的目的呢? 鸡里脊肉的做法大全

鸡里脊肉的做法大全

鸡里脊肉肉质嫩滑,口感松软,深受人们的喜爱。《来自星星的你》将炸鸡和啤酒红透了大江南北,在这里妈网给你介绍三种不输给炸鸡的美味鸡里脊的做法:

一、烧酱鸡里脊

食材:鸡胸肉(250g)、葱(两根)、姜(半块)、香菜(两条)、盐(适量)、料酒(适量)、烤肉酱(适量)、蚝油(适量)、酱油(适量)、糖(适量)、鸡精(适量)

1、洗净鸡胸肉,加入适量料酒(如果喜欢西式口味可用红葡萄酒代替)、葱末、姜末、香菜、适量盐腌制12小时,捞出去掉所有的调料渣,控干备用。

2、热油锅,将鸡胸肉放入油炸,待皮稍微变色即用漏勺取出控干油备用。

3、留下少许油,倒入烤肉酱、蚝油、酱油按1:1:1的比例倒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水、糖一勺、鸡精一勺烧开,倒入鸡胸肉,盖上盖子闷一会儿,待汤汁浓稠即可出锅。

二、新奥尔良鸡里脊

食材:

鸡里脊肉(300g)、白芝麻(适量)、鸡蛋(1个)、奥尔良腌料(适量)、料酒(适量)

做法:

1、鸡里脊肉洗净,切成鸡柳状,加入料酒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后加入一个蛋清,再搅拌。

2、加入奥尔良腌料搅拌后腌制2小时以上。

3、将电饼铛加热,倒入适量油,放入肉片,煎至一面变色就翻面煎。

4、最后撒上芝麻即可出锅。

三、糖醋炸里脊

食材:鸡里脊肉(300g)、姜(半块)、淀粉(1大匙)、盐(适量)、白酒(适量)、醋(1小匙)、芝麻(30克)、葱(两根)、蒜(两颗)、番茄酱(3小匙)、鸡蛋清(1个)、蚝油(1小匙)、糖(4小匙)

1、将鸡里脊肉清净,切成厚约1厘米的肉条。葱姜切末,蒜切片。

2、在碗中倒入1小匙醋、蚝油和3小匙番茄酱、4小匙糖、1大匙水混合搅拌。

3、将肉条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盐、白酒,加入一大勺淀粉,打入一个鸡蛋分量的蛋清,搅拌均匀后腌制15分钟。

4、热油锅,待油六成热时,将肉条倒入锅中用小火香炸,待肉呈现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沥干油。

5、留少量油在锅,待油烧热后倒入葱姜蒜爆香,再将调好的糖醋汁放入,小火熬制待起泡后即可将肉条放入翻炒,翻炒均匀后起锅,撒上少许熟芝麻提味。

查看全文

鸡里脊肉的制作技巧

如何让鸡里脊肉更加美味,下面几个小技巧就可以为你的鸡里脊肉加分!

1、腌制鸡里脊肉的时候腌制得时间越长越入味,在腌制时加入蛋清,可以让肉更嫩滑。

2、将鸡里脊肉切丁后加入适量的水和淀粉搅拌均匀,可以使鸡肉变得嫩滑。

3、油炸的时候使用冷油炸鸡可以让鸡肉不变老。

4、将刚宰好还有腥味的鸡放在盐、胡椒粉和啤酒中搅拌均匀浸泡1小时,可去腥味。

5、冷冻鸡有冰箱的怪味可在烹饪前用姜汁浸泡3-5分钟。

6、鸡肉含筋量少,顺着纤维切可以使肉不破碎。

7、烹饪时,鸡肉会发黑不是变质,而是黑色含铁的营养色素从骨头渗出,可食用。

查看全文

孕妇可以吃鸡里脊肉吗

孕妇可以吃鸡里脊肉,但是一次不建议食用太多。鸡肉本身纤维组织较细,肉筋也少,肉质鲜嫩。

和猪、牛相比,鸡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含有较多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鸡肉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排序大致为去皮的鸡肉、胸脯肉、鸡腿肉。因为鸡皮含有大量脂类物质,所以带皮鸡肉热量较高。

鸡肉较易消化,易被人体吸收,有助于强身健体。鸡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情况,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对孕妇在孕期可以有效补充营养。

查看全文

鸡里脊肉的适宜人群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体弱者更宜食用。

1、鸡肉性温,助火,肝阳上亢及口腔糜烂、皮肤疖肿、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

2、感冒发热、内火偏旺、痰湿偏重之人、肥胖症、患有热毒疖肿之人、高血压、血脂偏高、胆囊炎、胆石症的人忌食。

3、动脉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忌饮鸡汤。

4、感冒伴有头痛、乏力、发热的人忌食鸡肉、鸡汤。

5、服用铁制剂时不宜食用。

6、鸡肉中丰富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有肾病的人应尽量少吃,尤其是尿毒症患者,应该禁食。

查看全文

鸡里脊肉的营养价值

鸡里脊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甜美多汁,富含更多的蛋白质,和较少的脂肪,含有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鸡肉性温滋补,易消化,易被人体吸收,有强身健体的功效。鸡肉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情况,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鸡皮有较多的脂肪,热量较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在食用时要住意营养搭配,高血脂人士不宜多吃带皮鸡肉。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