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什么时候成熟

每逢端午节左右,杨梅什么时候成熟便成了吃货们关心的话题!杨梅什么时候成熟?一般都是5月份。采摘杨梅的时间大多数在端午节前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杨梅成熟时间较早。反之则迟。 杨梅什么时候成熟

杨梅什么时候成熟?

每逢端午节左右,杨梅什么时候成熟便成了吃货们关心的话题!杨梅什么时候成熟?一般都是5月份。采摘杨梅的时间大多数在端午节前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杨梅成熟时间较早。反之则迟。但海拔在一千多米的高山地区成熟相对晚些,有的到农历的五月低,少数延期到农历六月。

一般在 6月10日-30日左右。也可以看在夏至左右。还有一个办法:在当地要准备种秧时节前后。

好想吃点酸酸甜甜的杨梅来开胃解暑有木有!望梅止渴?不如亲手采摘!现在采摘水果已经成为不少城市人热衷的活动。仙居 、余姚 、慈溪 ……那里的杨梅便宜个大水分多,是今夏最好吃的水果之一。交通方便的话,不妨去看看!

查看全文

杨梅有哪些品种?

杨梅还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杨梅具有一定的化痰去咳作用,还有一种可以让人止渴的效果呢。杨梅有哪些品种呢?

1 荸荠种;产浙江省兰溪马涧、余姚、慈溪。树势中庸,果重10克左右,紫黑色。味甜微酸,核小汁多。

2 晚稻杨梅;产浙江省舟山皋泄。树势强,果平均重11.2克左右,圆形、色紫黑发亮、品质佳。

3 东魁;该品种是浙江农业大学与澄江区柑橘推广站从地方晚熟优良品种中选出的。产黄岩区江口乡东岙村。树势健旺,树冠高大,果实平均24克,最大达42克,紫红色或红色,肉柱较粗,甜酸适度,品质优良。

4 丁岙梅;产于温州市茶山丁岙村,树势强健,枝条较疏朗,果大,平均重15-18克,紫红色,肉厚,质柔软,汁多味甜,核小品质上等。

5 大叶细蒂;产江苏洞庭东西山,树势强健,叶大而厚,果中大,重13克,色紫红或紫黑色,肉质细而多汁,甜酸可口,品质优良。

6 大粒紫;产福建福鼎前岐。树势强健。果紫红色,中大,平均重12.9克,肉质软,味酸甜,呈青绿色。

7 光叶杨梅;产湖南靖县,果大,球形,果顶有放射状沟,直达果实中部,呈光泽感,色紫红,品种上等。

8 乌酥核;产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内輋村。是近年来选出的良种。果大约重16克,紫黑色。肉厚、质松,汁多昧甜,核小品质优良。

查看全文

我国哪里产杨梅?

我国哪里产杨梅呢?哪里的杨梅最出名?杨梅原产我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度至31度之间,与柑桔、枇杷、茶树、毛竹等分布相仿,但其抗寒能力比柑桔、枇杷强。

杨梅是一种亚热带果树,其性喜暖耐阴,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都有分布。江苏太湖洞庭山、马迹山、浙江杭州、湖州、余姚及兰溪、温州一带,福建长乐、建瓯、广东潮阳、广西贺平、平东、三江等县、湖南靖州、武冈等县,为著名产区。

但我国产量居全国之冠的要数浙江省,其中又以余姚杨梅为最多。余姚一带为历史上越国的故地。在过去,吴越杨梅曾与闽广荔枝齐名。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说过“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中说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吴中杨梅种类甚多,名大叶者最早熟,味甚佳。”

国外,如日本和韩国有少量栽培,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但因其果形小、味酸,多种植在庭院供作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因此,杨梅是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

查看全文

杨梅采摘注意事项

到了杨梅的季节,不少人都会携全家到杨梅园采摘杨梅,只是去采摘杨梅要注意些什么呢?快来看看采摘杨梅的注意事项吧!

1、游客采杨梅时最好穿上深色或旧衣服,否则就等待鲜艳的果汁让你全身挂彩吧!同时也防小虫叮咬。

2、因为杨梅多长在山上,又是夏天,上山前宜少带零食多带水!同时带好防晒用具(如太阳帽、太阳镜、防晒油等)。

3、杨梅摘下来就可以直接往嘴里送,小昆虫是不敢碰杨梅的,而且林中的雨露阳光都是杀菌的。

4、游客上山摘杨梅时应注意安全,不要爬得太高。杨梅长得越高越好吃,如想采摘长在树顶上的杨梅,最好向果园主讨根竹勾,把那根枝条小心扳过来即可下手,不过一定要小心,因为杨梅树枝特别脆而很容易拗断,别惹果园主心疼!

5、游客应珍爱杨梅树,不要连枝采摘,因这样会影响杨梅来年的生长;采杨梅时还要注意不要贪心地一次摘一把,而要一颗颗地摘!

6、要加快采摘速度,最好带上剪刀;发紫的杨梅即是熟透的,最好用剪刀沿树枝部位轻轻剪下,但柄不能留长,以免在水果篮中弄坏其他的杨梅;在采摘时可以放一层杨梅再用一层树叶铺垫,以防相互碰伤。

7、杨梅不止美味可口,而且消暑生津、健脾、解渴止咳、治肚疼、增进食欲,炎炎夏日吃几颗被白酒浸泡过的杨梅,除了止泻还可防止中暑,充满果香的当地杨梅酒更是餐桌宠儿!东魁杨梅多吃后有些人牙齿会发生酸痛,一般情况下不用治疗,吃完杨梅后,嚼嚼茶叶,可以减轻牙齿的酸痛感,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凡事都要有个度,看到好东西不要太贪嘴.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