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矿泉水对儿童有什么好处

作为生命之源,人体70%以上由水构成,因此,水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相比成年人,儿童的饮水健康更应加以重视,因为儿童肾脏稚嫩,排泄功能尚不成熟,如果饮用的水不符合身体所需,比如矿物质含量超标(尤其是钠),那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发育。那么,对处于发育旺盛期的儿童群体来说,日常饮用水选择哪种比较好?现在市面上出现的“低钠矿泉水”对儿童是否有好处呢? 低钠矿泉水对儿童有什么好处

低钠矿泉水对儿童有什么好处

在中国,人们日常摄入盐分相对较高,据全国营养大会数据显示,72.6%的中国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达10.9克,有些地区甚至高达19g,已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5-6g的1倍之多!而儿童平常多与父母同饮同食,这往往导致每日钠的摄入量严重超标。由此,我国政府响应全球的号召,于2010年10月15日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减盐行动”,提倡低钠饮食。

自“减盐行动”兴起后,适合人体长期饮用的低钠矿泉水应市而生。那到底什么矿泉水可以称为低钠矿泉水呢?按欧美标准,钠含量≤20mg/L的矿泉水才属于低钠矿泉水。而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3年就提出适合婴幼儿的饮用水标准为:钠≤20mg/L,即儿童饮用水要低钠。

因为儿童的肾脏发育还不够成熟,体内多余的钠很难及时排除,如果钠摄取量过多,将导致体内Na+/K+比值增高,从而加重肾脏负担。而低钠矿泉水则可以很好地控制钠的摄入量。以水满分低钠矿泉水为例,它的钠含量为5.5-6.5mg/L,远优于国际低钠标准,适合儿童长期饮用。

查看全文

天然矿泉水是低钠矿泉水吗

说到矿泉水,爸爸妈妈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天然矿泉水,但天然矿泉水就是低钠矿泉水吗?日常生活中,其他常见的饮用水如纯净水、天然水等,与低钠矿泉水又有哪些区别呢?

生活中几种常见的饮用水与矿泉水有本质区别。如纯净水,它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通过蒸馏等一系列加工方法制成的水,不含任何矿物质,若长期饮用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天然水虽取自污染较少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经过深度过滤及系列加工处理,但矿物质含量非常少,明显低于矿泉水。

天然矿泉水与低钠矿泉水的共性是均富含多种天然矿物质,天然矿泉水并非低钠矿泉水。因为低钠矿泉水钠含量更低,必须符合国际低钠标准≤20mg/L。所以低钠矿泉水不仅含有普通矿泉水的优势,同时又可有效控制钠的摄入,减轻儿童肾脏负担。这方面,国内有款名为水满分的低钠矿泉水钠含量仅为5.5-6.5毫克/升,远优于≤20mg/l国际低钠标准,适合儿童长期饮用。

查看全文

如何为孩子挑选低钠矿泉水

矿泉水作为日常饮用水的一种,已经被广泛熟知和饮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矿泉水都适合儿童长期饮用。爸爸妈妈们除了选择适合孩子体质的低钠矿泉水外,还应该掌握低钠矿泉水的科学挑选方法。

一般而言,在选择低钠矿泉水产品时,通常会观察矿泉水瓶的外包装,比如是否采用无毒塑料瓶包装、瓶身是否有低钠标志、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及水的矿物质含量等信息;水的色泽也常作为判断标准之一,优质的矿泉水往往水质洁净、透明、无悬浮物。然而,仅从外观和“低钠”标准还不足以判断该矿泉水产品是否真正适合孩子饮用,爸爸妈妈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优质的低钠矿泉水除了低钠,往往还含有儿童身体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满足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矿物质的多样化需求。如是否富含有助于儿童骨骼和牙齿发育,增加软骨、结缔组织的弹性和强度的偏硅酸。同时,还可以看看矿泉水的酸碱度,要常喝弱碱性水,日常饮食中因容易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而导致儿童体内酸碱失衡,经常饮用弱碱性的水还能有效调节体内酸碱度。而水满分低钠矿泉水偏硅酸含量高达54.6mg/L,远高于《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大于25mg/L的相关标准,它的pH值为7.0-7.8之间,呈天然弱碱性,是典型的弱碱性水。

查看全文

低钠矿泉水哪个牌子好

放眼国内外,其实国外高端矿泉水都是低钠的,比如“依云”的钠含量为6.5mg/L,“斐济”的钠含量是6.7mg/L,“普娜”的钠含量则是6.4mg/L。由于低钠淡矿泉非常稀有,绝大部分矿泉水都不满足这一特征,所以,低钠矿泉水售价整体相对较高,进口的低钠矿泉水单瓶售价一般在7元以上。

市面上热销的水满分低钠矿泉水售价在3.5-4.5元之间,相对高昂的国外进口低钠矿泉水来说,因为减少了占比较高的运输成本,因而更具性价比。同时,水满分除了低钠、高偏硅酸和天然弱碱外,它的水源取自有“天然氧吧”之誉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井冈山,而且水源常年定期监测、严格保护。水满分低钠矿泉水还获得国家权威部门及法国CARSO专业认证,确保至臻品质。

适合的才是满分的,给孩子满分呵护,妈妈们在给孩子挑选矿泉水时可以选择水满分低钠矿泉水。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