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火灾怎么办

近日,福建宁德一商贸大厦发生火灾,浓烟导致二楼的数百名幼儿园儿童被困。由于消防救援人员有限,且幼儿园儿童疏散缓慢,被困儿童被从窗抛下,由路过市民、家长接住逃生!这起事件足以凸显高楼火灾的危险性与破坏力,如果被困的人是你,那么你该怎么自救?以下关于高楼火灾的自救方法与逃生技巧赶紧get起来! 高楼火灾怎么办

高楼火灾怎么办

高层建筑失火容易,逃生却是件很难的事,遇难的危险性也要比普通建筑大,要在高楼火灾里幸运逃生,没有出色的应变能力是不行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发生高楼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不被火舌、浓烟所伤害!

1、火灾发生时会产生高温及烟雾,如果你准备及时,可以戴上防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2、为了避免吸入过量有毒烟雾,用湿口罩、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明智之举。

3、当你快速通过火焰区域时,最好暂时屏住呼吸,避免有毒气体损伤肺部。

4、由于楼层较高,救援人员不一定来的及时,这时你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弄湿,防止火苗烧伤身体。

5、由于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是往上蔓延的,所以可能的话最好沿消防通道向下逃离。

6、如果门口火势太猛,你可以选取洗手间为躲避场所,同时将地板浇湿!

查看全文

高楼火灾逃生法则

万一发生高楼火灾,很多人往往会惊慌失落、乱成一团,这都是不可取的!高楼火灾虽然逃生系数低,但灾难面前岂能放弃求生机会?!这些实用的高楼火灾逃生法则,幸许能在危险时刻帮你一把!

法则一:事先熟悉大楼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如果你工作或居住的地方处在较高楼层,那么事先熟悉大楼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很有必要的,一般高楼的两侧都会设有楼梯,沿着指示标识逃生比较靠谱!

法则二:逃出房间后记得关上房门

如果火灾发生在房间内,逃离火灾时最好选择疏散通道,同时走的时候一定要关上房门,防止烟气进入走道!

法则三:想办法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大火堵住通道时,要想办法向外呼救,站在窗户边招手、向外抛出沙发垫、枕头等,都是引起外人注意的好办法。

法则四:找到高楼避难层等待救援

规范的大楼一般会在中部设避难层,走投无路时前往避难层等待救援也不失为好办法。

查看全文

高楼火灾逃生工具

由于高楼火灾危险系数大,各类火灾逃生工具也应运而生了,别担心,火灾发生时你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配合好消防救援人员的搜救工作,逃生的几率往往迅速提升!那么他们一般会用什么工具来救困在高楼里的你?赶紧接着往下看哦。

逃生缓降器 

逃生缓降器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钢丝绳等部件组成,每次可以承载约100公斤重的单人个体自由滑下,滑速度约为每秒1.5米。

救生气垫 

这是一种利用充气产生缓冲效果的高空救生设备,适用楼房高度仅为3-4层,所以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楼顶缓降装置 

这种装置安装在大楼楼顶,部件包括一个圆球、一个支架和滑动平台,圆球内垂下一根带着挂钩的钢索,楼顶缓降装置往往是逃生者的“救命稻草”。

柔性救生滑道 

这是消防人员比较常用的救生装置,当高楼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赶赴现场将升降装置与导轨组合,这时的导轨、升降装置及各个楼层的疏散通道窗口,就可构成一个与地面沟通的临时应急通道了。

查看全文

高楼火灾怎么用灭火器

高楼着火,情急之下的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逃生,但如果火势并不凶猛,你的身旁又有灭火器,那么你懂的!勇敢拿起灭火器扑灭明火才是硬道理。为了防患于未然,这些高楼常备的灭火器使用指南你也要收了!

干粉灭火器-使用指南:

1、右手拖着压把,左手拖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

6、在距离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覆盖整个燃烧区。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指南:

1、用右手握着压把。

2、用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站在距火源两米的地方,左手拿着喇叭筒,右手用力压下压把。

6、对着火源根部喷射,并不断推前,直至把火焰扑灭。

查看全文

高楼火灾怎么走逃生通道

上文说到,发生高楼火灾时最好通过疏散通道逃生,那么实际逃生时需要注意哪些东西?逃生通道是一条逃离火灾的必经之路,如果路上不明白逃生技巧,危险也很容易找上身!下面妈网百科教你如何安全通过逃生通道!

通过逃生通道不能四处逃串。高楼火灾发生时,你应该最短时间内逃离火区,虽然逃生通道内照明和通风都比较好,但如果你搞不清火点和烟雾从那个方向来,千万不要在逃生通道里四处逃窜,这样危险会越来越近!

如果起火高楼的物业管理做得比较好,楼内的逃生通道一般是与住宅分开的走火楼梯,一旦你能够进入走火楼梯,那相对来说进入了安全区,这时候应该保持冷静,分清楚火点和烟雾的方向,并设法通过走火楼梯逃生。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