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配方奶粉

作为宝宝重要的口粮,配方奶粉选购是妈妈的头等大事。不过,妈妈作为外行人,难免看不懂奶粉的营养配方成分表。那奶粉的营养配方成分表都包含哪些项目呢?奶粉又要如何选购呢?妈妈网教妈妈们快速读懂奶粉营养配方成分及选购奶粉的实用技巧。 婴儿配方奶粉

婴儿配方奶粉营养成分

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奶粉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都按国家规定一一罗列了各营养素的含量。营养素乍一看虽很多,其实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必须包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其中,维生素又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13种成分,而矿物质又包含钠、钾、铜、镁、铁、锌、钙、磷、碘、氯、锰、硒等12种成分。

第二类是可选择性添加的营养素,有胆碱、肌醇、牛磺酸、左旋肉碱、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四烯酸。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又名DNA,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对宝宝视网膜形成也有帮助。

查看全文

婴儿配方奶粉如何选购

选配方奶粉对于妈妈来说可是一件大事,因为妈妈们都想宝宝呱呱坠地后能健康成长,而奶粉是影响TA们健康的重要食品。那奶粉要如何选购呢?选购奶粉时妈妈要注意什么呢?妈妈不妨往下看看:

1、选择知名企业的产品。知名企业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成熟,对产品管理严格,所以相比普通的小企业,产品质量会比较高。妈妈在选购奶粉时最好认准大品牌奶粉来买,如美赞臣、惠氏、雅培。

2、要看奶粉的颜色和质地。奶粉呈乳黄色或乳白色,质地细腻为真奶粉,妈妈购买时要认真辨别;而奶粉呈漂白色,质地粗硬,有结块为劣质奶粉,千万别购买。

3、测试奶粉的溶解性。奶粉溶解速度快不能表明奶粉质量好,因为真奶粉要经搅拌才能溶解,且溶解后是浑浊性液体,而假奶粉溶解速度快,但有沉淀物,且泡沫多,不利于宝宝吸收消化。

4、奶粉配方越接近母乳越好。母乳是宝宝最天然的食品,而奶粉是母乳的替代品。况且,奶粉是以母乳为基准生产的,所以成分越接近母乳越好。

查看全文

婴儿配方奶粉冲调误区

奶粉冲调也并非易事,妈妈千万不要忽视细节,陷入冲调误区中,让宝宝直接“躺枪”,身体受影响。以下是婴儿配方奶粉冲调误区,粗心妈妈都要看看:

误区1:水越热冲调的奶粉越好

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若直接用开水冲调,开水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并破坏奶粉中的维生素,宝宝喝后难吸收,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所以,冲调奶粉不要用开水,应用温水,且水温为40-60摄氏度。

误区2:先加奶粉后加水

先加奶粉后加水,还是先加水后加奶粉,这是10个妈妈9个妈妈还没分辨清楚的。正确的冲调次序是先加水后加奶粉,因为如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来的刻度,奶粉冲调出来后会很浓。

误区3:用矿泉水冲奶粉

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如用它来冲调奶粉,对脾胃娇嫩的宝宝来说,会有不利影响。因为宝宝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矿物质,长期喝矿物水冲调的奶粉,只会增加肠胃负担。

查看全文

吃婴儿配方奶粉会发胖吗

奶粉是宝宝重要的营养来源,影响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但有一种说法是,喝配方奶粉长大的宝宝,5岁后会发胖。这究竟是不是真的?配方奶粉为什么会引起肥胖呢?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了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称吃婴儿配方奶粉长大的宝宝,5岁时更易发生肥胖问题。这项研究结果是基于调查得出的,而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婴儿,方法是让一半婴儿喝普通瓶装牛奶,另一半婴儿喝配方奶粉,最终,吃配方奶粉的健康婴儿到5岁后体内脂肪比喝牛奶的婴儿高出22%-38%,原因是婴儿从奶粉中摄入过量的热量,体重会迅速增加。

虽然这一研究结果颇具影响力,但妈妈也不必太担心。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式喂养宝宝,宝宝不会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即使宝宝营养过剩,妈妈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的方式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查看全文

吃婴儿配方奶粉腹泻怎么办

宝宝吃配方奶粉后腹泻,妈妈最好先到宝宝到医院做检查,以免宝宝食用了劣质奶粉出现更多不良反应,健康受影响。另外,妈妈也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1、观察宝宝便便:宝宝吃奶粉腹泻所拉出的便便为水样状,初步可判断宝宝患病原因为肠道病毒感染。如宝宝腹泻症状持续时间长,并出现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根据医生指导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2、纠正错误的冲调方式:冲调奶粉的水温太低,是导致宝宝腹泻的原因之一。另外,奶粉冲太浓也会导致宝宝腹泻。妈妈如发现由错误的冲调方式导致宝宝出现不良症状,应立即纠正。

3、全面消毒奶瓶等用具:冲调奶粉的用具含有细菌,污染了奶粉,宝宝喝后,也会出现不良症状。所以,妈妈在冲调奶粉前一定要将用具用沸水冲泡干净,并连同自己的手一起洗干净。

4、更换宝宝奶粉:宝宝不耐受一个品牌的奶粉也会出现不良症状,妈妈最好试试更换奶粉品牌,或者购买防腹泻奶粉给宝宝喝。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