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好治疗吗

肺吸虫病大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是很关心,因为这种疾病在现在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不过还是有一些患者会担心,自己患病之后该怎么进行解决,那么肺吸虫病好治疗吗?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吸虫病好治疗吗

肺吸虫病好治疗吗

肺吸虫病这个病听起来是非常的吓人的,不过由于现在的医疗条件比较发达,因此这种疾病还是可以进行治疗,那么肺吸虫病好治疗吗?肺吸虫病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肺部感染,吸血昆虫可能在感染人体后引起肺部疼痛。它可能会导致身体变热,有时咳嗽,影响正常的生活。有必要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应尽快使用肺囊虫。

治疗方面,避免进食辛辣食物和饮用,可以帮助改善它。肺吸虫病主要是血吸虫病或成人在人体组织器官中的迁移。肺吸虫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大家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要担心,一定要放好心态,这样会更好有利于治疗的过程。

查看全文

肺吸虫病的原因有哪些

疾病发生的原因可以让众多的患者知道怎么进行治疗,不过关于肺吸虫病的原因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么肺吸虫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肺吸虫病的的病原体是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类的肺部。 经痰或粪便排出后,在水中发育成多毛跳蚤,然后侵入第一个寄主。

尾蚴和尾蚴侵入第二个寄主并发育成囊状脊,吃未煮熟的淡水螃蟹和牡蛎与荚膜幼虫、巨蟹或半熟的囊状病毒感染的野生动物,动物肉或原水在被污染的水流污染时会受到感染。

由于感染的确切日期尚不清楚,潜伏期很难推断。老人10岁以上,短期只有几天,但大多数是6至12个月。

查看全文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部是大家呼吸的主要通道,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命。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那么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肺型

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血瘀和胸痛,典型的痰是果冻状黏稠的痰,如伴有坏死性肺组织呈烂桃状瘀血0.9%的患者可反复咯血,连年可见痰或卵。当肺吸虫移入胸腔时,常引起胸痛,渗出性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等改变。肺吸虫感染、咳嗽、咳痰和胸痛少见,胸水多,少数病人可有荨麻疹或哮喘发作。

2、腹部类型

腹部疼痛在右下腹更常见,不同严重程度,还有腹泻、肝脏,这些可在成人中找到。在里急后重后,他感到腹部压痛很重,有时肝、脾、淋巴结肿大,腹部结节,肿块或腹水。腹部肿块与囊肿类似,直径在1至4厘米之间。并殖吸虫常在肝脏形成嗜酸性脓肿,导致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

3、脑型

这在儿童和年轻人中更常见,其在流行地区的发病率可高达2%〜5%。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神志不清、视盘水肿等,早期患者较常见。脑组织的破坏性症状,诸如癫痫发作、幻视,身体感觉异常等刺激症状是由皮层接近皮层引起的。炎症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更为常见。

4、结节

发病率为50%〜80%,可发生在腹部、胸部、背部、腹股沟、大腿、阴囊、头部和颈部、眼睑等部位,结节是典型的嗜酸性肉芽肿,伴有查科氏晶体或蠕虫,但没有卵。结节大部分位于下腹部和大腿的皮下或深部肌肉,大小为1至6厘米,分离或成簇。夏科氏结节,结核中有寄生虫或虫卵。

查看全文

肺吸虫病的检查是怎样的

疾病的检查是医生判断是不是发生身体健康问题的依据。关于肺吸虫病的检查很多人是不知道,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血常规

白细胞(10〜30)×109 / L,急性期可达40×109 / L;嗜酸性粒细胞普遍增高,一般为5%〜20%,急性期高达80%,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感染严重程度不成正比,而晚期病例增加不明显。

2、红细胞沉降率

中等或高增长率。

3、病原体检查

(1)痰涂片法常用于生殖器肺痰痰的生锈染色。显微镜检查显示卵子,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氏晶体。并殖吸虫感染者往往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氏晶体,很少见到卵子。

(2)粪吸虫感染阳性率为15%〜40%,而四川并殖吸虫感染阳性率较低。

4、检查体液

(1)脑脊液检查脑内患者脑脊液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其他人都很正常。

(2)腹水和胸腔积液检查腹水和胸腔积液是草黄色或血腥,偶尔有夏科氏晶体,胆固醇结晶。

查看全文

肺吸虫病怎么治疗

疾病的及时治疗是保护病人生命的一道防线,关于肺吸虫病的治疗很多人比较关注,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治疗?

1、抗感染治疗

药物适用于所有阶段的患者,并且对成人蠕虫和卵子有影响,并被迅速吸收。脑病患者应每隔1周给予2次疗程。副作用是头晕、疲劳、心悸、过早收缩等,但都是轻微的。

2、对症治疗

对于咳嗽,胸痛可用镇咳药和镇痛药。癫痫发生的作者可以通过使用口服药物预防,增加的颅内压可以使用脱水剂,还可以使用针灸和理疗。

3、剖腹手术

所有未能接受有效治疗并且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的患者都有探查性剖腹手术的适应证。大部分的肺部症状可以通过治疗来消除。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