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子痫怎么治疗

妊娠6、7月,常感头晕头痛、胸闷心烦、四肢无力,突然脸色发青、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要及时治疗,因为这是妊娠子痫的典型症状。若得不到控制,胎儿和妈妈可能都有生命危险。那妊娠子痫怎么治疗呢?妊娠子痫会影响胎儿吗?妈网百科分享些治疗妊娠子痫的实用方法给准妈妈们,让准妈妈们尽快恢复健康。 妊娠子痫怎么治疗

妊娠子痫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妊娠子痫主要是针对症状来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阴虚肝旺型治疗

阴虚肝旺型孕妇肝血少,脾胃虚弱,舌尖红,脉弦滑,治疗以滋阴潜阳为主,可用杞菊地黄汤,成分有薄荷6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山萸肉15克、女贞子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15克、菊花15克、枸杞子12克、生牡蛎30克、生地30克。其中,生地、女贞子、枸杞子具有养血育阴的功效,丹皮、黄芩具有清肝泻火的功效,茯苓、泽泻具有去湿行水的功效,而白芍、钩藤、菊花、薄荷具有柔肝熄风的功效。

脾虚肝旺型治疗

脾虚肝旺,血少血虚,津液不足,舌苔腻微黄,脉沉滑,可用健脾利湿、平肝潜阳的白术散治疗,成分有菊花15克、石决明15克、龟板15克、大腹皮15克、白术15克、茯苓皮30克、生姜皮12克、陈皮6克。其中石决明、菊花、龟板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党参、白术、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肝风内动型治疗

肝风内动,肝失濡养,心火亢盛,舌红,舌薄黄,脉弦滑,可用平肝熄风潜阳的镇肝熄风汤治疗,成分有钩藤15克、菊花15克、鲜生地30克、伏神10克、龟板15克、生白芍15克、大青叶15克、郁金12克、菖蒲12克治疗。其中,白芍养阴清热,龟板育阴潜阳。

查看全文

妊娠子痫会影响胎儿吗

子痫发生在孕中和孕晚期,对胎儿有影响。那为什么子痫对胎儿有影响呢?子痫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呢?妈网百科为准妈妈们解答一下。

孕妇与胎儿联系是通过脐带,而脐带通过胎盘吸附在孕妇子宫上,如果孕妇患妊娠子痫,会出现小动脉异常的不适症状,由此导致胎盘供血不足,胎儿无法正常获取营养,生长发育都受限制。

如果孕妇患的是重度子痫,病情重,血管栓塞,胎盘功能会减退,严重时甚至出现胎盘早剥,致胎儿在子宫内受窘,活动范围减少,不提前终止妊娠,胎儿可能会因缺氧而死亡。因此,孕妇在发病时要及时治疗,做好护理,避免影响到胎儿。

查看全文

妊娠子痫护理措施有哪些

子痫发作,情况危及,应送往医院治疗,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护理。那妊娠子痫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1、保持室内安静稍暗,温度适宜。床边应备有安全设备,病床四周安置床栏,以防孕妇跌下去。另外,最好给孕妇戴上墨镜,避免强光刺激到孕妇。

2、孕妇抽搐发作时身旁应有看护,看护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病情变化,记录孕妇抽搐时间和发作次数及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处理措施。

3、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可用开口器或纱布卷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抽搐时把舌头咬伤,若孕妇有假牙,应先取出来,因为抽搐时假牙容易掉到气道,阻碍呼吸。

4、孕妇若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易发生褥疮,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与会阴清洁与干燥。

查看全文

妊娠子痫如何防止复发

为防止妊娠子痫再次发作,准妈妈们要牢记这几个要点,避免出现不适症状及危害胎儿的情况发生:

1、掌握妊娠、分娩、产褥的知识及妊娠子痫的疾病知识,解除心理负担,日常还要保证休息充足,营养均衡。

2、加强检查,最好根据医生意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一旦发现情况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纠正。

3、如孕妇羊水过多或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炎、心脏病等,要格外注意,尽早治好疾病,建议最好住院观察。

4、要积极治疗子痫前期,因为子痫前期也对胎儿健康有一定影响,治疗不当,引发妊娠子痫等多种严重病症,如抽搐、昏迷等,治疗难度会加大。

5、若孕妇和胎儿情况良好,孕期又大于35周,应尽早引产,减少后期妊娠子痫对胎儿的危害性。

6、孕妇预后可多吃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建议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多餐,均衡饮食。

查看全文

妊娠子痫产后注意事项

妊娠子痫是一种严重疾病,若孕妇在临产前突然发病,病情得以控制,胎儿顺利出生后,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检查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血压:正常孕妇产后血压与孕前血压没有太大变化,但出现子痫的孕妇产后血压会明显升高,即高压超过18.7千帕,低压达到12.0千帕或13.3千帕以上。

体重:产后体重会持续增加,但每周增加0.7千克以上为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小便:经化验检查,孕妇产后小便含有蛋白质,也是不正常的情况,应高度重视。

症状:孕妇产后如出现头痛、眼花、上腹痛、胸闷、恶心等症,应尽早咨询医生,根据医生嘱方来治疗。

孕妇产前出现妊娠子痫症状,产后除了要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加班熬夜,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更不要暴饮暴食,最好作息规律,饮食规律,休息充足。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