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是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实际上,巴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类似于番泻叶,主要的作用就是祛痰、去水肿。它含脂肪油、蛋白质,蛋白质中含巴豆素等。
巴豆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药性较强,所以须慎用。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等症。
许多人一提到巴豆想到的就是“这是一种泻药”,但是实际上巴豆的作用可不止“下泄”这一种。巴豆性质辛热,属于一种热性泻药,主要可用于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临床巴豆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1、防治白喉:对白喉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敷的方法加以防治。
2、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取苹果1只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将苹果盖严,隔汤蒸30~60分钟。放凉,取出巴豆仁,吃苹果,喝苹果汤。成人每日吃1个,重症早晚各吃1个,夜间喘息者临睡前吃。8岁以下小儿酌减。可连续服用数周。
3、治疗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约0.5~0.7分,用喷粉器吹入咽部,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或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明显好转的,可再行第2、3次喷咽,1天内喷咽不超过3次,必要时可连续喷2~3天。如呕吐腹泻较着者,应立即停止。对体质虚弱、心力衰竭及并发心肌炎病变者慎用。
4、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巴豆去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
5、治疗急性阑尾炎: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于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
巴豆本身药性比较强烈,患者在日常如果不必要尽量不要服用,其毒性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赶紧来详细了解一下巴豆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
1、巴豆对皮肤粘膜及消化道均有强烈刺激作用,对肠肌有兴奋作用,可产生剧烈腹泻,并有催吐作用。如在加工中接触已去壳巴豆、巴豆霜、巴豆油,甚至蒸煮巴豆的蒸气,都可产生急性损害,出现皮肤水肿、水疱、眼鼻灼热感、流泪、发炎,
2、用量过大会发生严重的口腔炎、咽喉炎、剧烈腹泻、肠壁腐蚀糜烂、便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紫绀、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服用巴豆油1/4滴即可见剧烈腹泻,服0.5~1滴即有严重症状。
3、巴豆有剧毒,临床使用宜慎重,一般可先用其它药物,如非用巴豆,应辨明确属寒实便结方可投用,中病即止。临床上将巴豆当做一般泻药,泛用于大便秘结者,都可能造成损害。
巴豆的种子、果实、根、叶都可入药使用,其中,巴豆的果实在中药药方中最为常见。巴豆的用法用量依据不同的症状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用量如下:
种子:0.5~1分,内服去种皮榨去油,配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根:1~3钱。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此外,妈网百科还为大家简单搜罗了一些巴豆用于治疗一些病症的药方,仅供参考。
1、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2、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3、治小儿L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医鉴》)
4、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医说》)
5、治风虫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二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经验方》)
6、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
7、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